英超比赛的中国人-英超健健中国球员
胡凯人物艺术的介绍
关注和鼓励远比批评更重要 “胡凯从未走出我们的视线”,这是一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胡凯妈妈对采访的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我认为对任何人来说,关注和鼓励远比批评更重要,尤其对孩子。记得一位幼儿教育专家说过,小孩子的哭闹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我和他爸爸就极为关注胡凯,从小到大,所有有关胡凯的事情我们都是全家参与,喜欢他所喜欢的,每一个阶段都让他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度过,并且一直按照‘先做朋友后做父子、母子’的原则处理我们所遇到的事。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应该说每个父母对孩子的初衷都是一样的,但教育和对待孩子的方式方法却是各种各样。很多家长遇到孩子犯错误第一反应就是批评,让孩子潜意识里产生一种自卑心理。每次开家长会我都说我不赞成这种做法,孩子的身体需要营养,同样孩子的精神也需要营养,鼓励就是他们所需要的营养。对大人来说鼓励和表扬是廉价的,而鼓励和表扬却能让孩子产生自信,向着大人鼓励和表扬的方向去努力。到现在为止,我始终感觉我们家胡凯是最棒的,我们家胡凯是最好的。”妈妈连用两个“最”字夸奖儿子,满足洋溢在脸上。 天赋来自和爸爸的比赛 胡凯的爸爸身体素质很好,也非常喜欢运动,42岁时在他们单位举行的运动会上,仍取得100米比赛的冠军,就连20多岁的小伙子也不是他的对手。胡凯从小就好动,走路都是小跑,这一点似乎更多的是爸爸的遗传。因为父子 俩总是往床上跳,家中的床已经不知道更换了几次。爸爸单位的运动会,总会看到一个“小裁判”出现在计时台上,那就是少年的胡凯。后来爸爸单位组织职工旅游,由于胡凯在运动会上表现极佳,局领导特批让小胡凯同行。胡凯是和他爸爸赛跑长大的。因为父子俩相同的爱好,在胡凯很小的时候,只要有合适的地方,爷俩儿总要跑一跑,赛一赛。从最初爸爸让胡凯一段距离,到同一起跑线,再到后来爸爸只有跟在后面看的份儿,一步步激发了胡凯的潜能。 为踢球握紧小拳头抗议 “总体来说胡凯是听话的好孩子,他懂事、上进,遇到问题我们总会和我们交流,我们也会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疏导。”这是爸爸对胡凯的评价,“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足球是胡凯最热衷的体育爱好,他喜欢AC米兰,喜欢范·巴斯腾,有关球赛任何信息都记录得极为详细,他支持中国足球,曾经写过一篇名为《中国足球我为你呐喊》的文章,一度让我和他妈妈感动。初二时胡凯曾经对足球达到‘痴迷’的程度,当时班里好多的孩子都去上足球学校,胡凯握紧小拳头对我们说,‘我要踢球,我要像英超球员一样拿周薪……’让我和他妈妈伤透脑筋,我们表面上让他去练足球,背地里却让当时胡凯的足球教练明白地告诉他足球对他来说没有出路。通过我们耐心的劝说,胡凯终于打消了踢足球的念头,重新回到了考大学的路上来。” 在国内众多运动员当中,胡凯无疑是知识型运动员、学习型运动员的典型代表,训练中他善于动脑,也善于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自我调节。当然胡凯在学业上也丝毫不敢怠慢。胡凯表示:平时训练可能会耽误学习,但是学习是长期的事情,只要分配好精力就不会有冲突。从长远的角度看,学习和训练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清华特招 胡凯上高三那年,参加学校运动会的跳高比赛,跳出了1米88的成绩,破了青岛市第三中学当时的校纪录。也是那一次,张衡善教练发现了胡凯,他认为胡凯是未经雕琢的璞玉,只要悉心打磨便会大放异彩。从此,胡凯的生活中,除了模拟试卷又增加了跑道。每天下午下了第二节课,胡凯就去参加训练,常常是练到精疲力尽再赶回教室上自习。由于田径成绩出色,高三那年冬天胡凯和三中另外的几名运动员参加了清华大学的冬令营。在冬令营最后的体育特长生选拔赛上,还出现了一个小波折,当时三中的三个学生被分到了一个小组,三个人去找了教练请求分组比赛,胡凯后来被分到了最后一组,发令枪一响,同组选手都像离弦之箭冲了出去,胡凯还站在原地,身后的起跑器却蹬飞了。胡凯请求教练再给他一次机会,也就是这最后的一次机会他以最好成绩跑进了清华。” 与大多数肌肉发达的短跑选手不同的是,这个“百米飞人”不仅文质彬彬,鼻梁上还架了一副500度的近视眼镜,比赛时他都不会摘下来。2001年,就读于青岛三中的胡凯在高考中考出了572分(一说是582分),而当时的本科线是554分。凭借体育特长生的加分,他最终入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此前从未参加任何专业运动队训练的胡凯,是清华一手培养起来的“飞人”。当年胡凯到清华参加选秀时,只练过3个月短跑的他居然连起跑器都蹬飞了。幸运的是,他获得了一次单独跑的机会,并跑出了10秒70的好成绩。负责选秀的教练李庆当场拍板:就是他了。被清华录取时,他的百米成绩已达到10秒30的健将级标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